马坡镇基层治理细“治”入“微”
马坡镇在网格化管理、村规民约实施、矛盾纠纷化解、志愿服务建设、优化人居环境、全力推进民生实事等方面持续发力,全面激发内在活力,推动群众幸福指数提升,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,朝着高质量、高效能的方向大步迈进。
网格联治“治”出新篇章
马坡镇将全镇划为25个三级网格、83个四级网格,实行“联席会议”制度,推动共建共治共享;建立网格员“招募、监管、考评”全流程管理体系,明确网格员4类基本职责、30项工作要求,将网格工作成绩纳入村级考核,实现村居治理精细化、网格服务零距离。
庙卷村的网格员统一身穿绿色服装,正像一颗颗绿色的种子,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。他们不畏严寒酷暑,穿梭在大街小巷、企业和农田之间,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。网格员李宝军不仅负责村里的网格化管理,还是企业的“安全员”。每天清晨,李宝军早早出发,身着绿色网格员制服,手持记录本,踏上了他的“绿色征途”。走进企业,李宝军是细心的“医生”,对企业的每个角落进行“体检”。他仔细检查消防设备是否完好,灭火器是否过期,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。每当发现企业存在安全隐患时,他总是耐心地向企业负责人讲利害、提建议,并监督整改,消除安全隐患。李宝军还是企业的“服务员”。有一次,一家企业负责人向他反映,希望提升职工的消防应急能力。李宝军主动联系属地消防救援站,邀请消防员到企业上门授课。
自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以来,马坡镇坚持以“网格+”为抓手,用好网格力量,延伸为民服务触角,不断破解基层治理难题。
“大妈,我是继华,我来看您了!”在毛家营村,有一位年事已高、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,网格员马继华常来看望老人,陪老人聊天解闷、打扫卫生。他悉心照顾着老人,当老人身体不适时,陪老人前往医院就医。对于老人来说,马继华不仅是网格员,更像是贴心的家人,让自己的生活不再孤单。自担任网格员以来,马继华将“一心服务群众,办实事、办好事”作为工作理念,成为群众的贴心人,是村内独居老人们的温暖依靠,让老人们安享幸福、温馨的晚年生活。
网格员用实际行动办好一件件群众可知可感的好事、实事,让群众看到真变化、获得真实惠。今年以来,马坡镇网格员实地巡查发现上报城市管理类问题47839件,处置率100%。网格化服务管理考评成绩提升至全区第三,主动发现率提升至86%。
综合施策“扮靓”背街小巷
马坡镇综合施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,2024年清理市、区、镇三级人居环境问题点位共11277处,整改率均为100%,综合排名全区第十,较去年同期提高9名。马坡镇实施姚店路、泥河路等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程、佳和宜园社区底商门前道路提升工程,人居环境明显提升,群众出行更加便利。
新南一路是泥河村的重要道路之一,分布着自来水、雨水及污水等多条管道,使用年限较长。经多次修补效果仍不尽如人意,尽快对道路进行改造,成为村民的急切需求。
了解到村民诉求后,泥河村村干部迅速行动,面对面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,主动与镇级相关部门对接,最终确定对该路段进行改造。
施工前,泥河村多次召开议事会,与村民、施工方等各方代表共商修缮事宜。村党支部书记及工作人员多次到施工现场紧盯施工进度,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。
改造完工后,新南一路原本坑洼不平的“补丁路”变成了一条宽敞平坦的柏油路。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也焕发出勃勃生机,泥河村环境面貌大幅提升。
马坡镇各村(居)结合实际,动态更新整治重点点位,集中力量抓整治,逐步实现“综合整治人人参与,优美环境人人受益”,切实推动人居环境从“局部美”向“全域美”转变。接下来,马坡镇将继续聚焦“关键点”、注重“全覆盖”,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全力营造整洁宜居的镇域环境。
“马到成功”“解群忧”
15时,马坡镇信访办门前,一位市民眉头紧锁、步履蹒跚地走进办公室。信访办工作人员立刻起身迎接,递上一杯热茶,耐心倾听市民诉说。原来,市民韩先生遇到了胡同内因两家散水产生分歧而导致的修路问题,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焦急。
信访办工作人员边听韩先生诉说,边迅速联系“马到成功”调解队的成员。平安建设办公室(信访)、司法所、城乡建设办公室三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集合,一行人驱车前往现场,实地了解具体情况。
在胡同口,调解队成员们手持测量工具,仔细比对双方宅基地使用证。城乡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认真测量,确保双方均未存在超占问题。随后,调解队成员们辗转于双方家中,耐心倾听双方诉求。
经过数小时的努力,双方终于达成一致,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。
在“马到成功”调解队的推动下,双方的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。胡同里的散水问题得到了处理,修路工程也顺利推进。工程完工后,周围群众纷纷点赞表扬,韩先生送来了锦旗,感谢调解队的辛勤付出。
除了处理具体的矛盾纠纷,“马到成功”调解队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。他们走进村、社区,为群众讲解民事诉讼、民事案例等法律知识,发放宣传手册。成员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,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。
“马到成功”调解队由4名“90后”成员组成,分别为平安建设办公室(信访)李东、司法所刘飞、贠振和城乡建设办公室朱佳明。自2023年初成立以来,“马到成功”调解队坚持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”,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利用多元化联合调解机制的独特优势,为群众排忧解难,维护基层的平安、和谐、稳定。
2023年初至今,该调解队成员通力配合,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0%,将矛盾化解在源头,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,营造了风清气正、邻里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变“堵”为“疏”接入市政水
马坡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,解决马卷村市政水入户难题,变“堵”为“疏”实现全村市政水入户的工作经验,被收录为北京市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案例。
2022年6月,马卷村接入市政自来水,村民们十分高兴。同年12月,市政控股(自来水公司)设立了马卷村水费收缴账户,为规范水费收缴工作奠定基础。
然而,2023年6月,由于村内欠缴水费现象严重,市政供水被迫关停。一时间,村民们陷入了用水困境,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。面对这一难题,马卷村党支部书记秦孟华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格员,深入村民家中,与村民交流,全面摸排实际用水需求及经济能力。
走访过程中,一行人认真记录村民们的意见建议,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。同时,他们还邀请区、镇两级水务部门,耐心讲解农村计量水费收缴工作的合法性、必要性,有针对性地解读有关政策,消除村民们的顾虑。
马卷村成立工作小组,秦孟华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、党员主动带头签订“按时缴纳水费”责任书,形成了带头示范、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村民们纷纷响应号召,主动缴纳水费,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村里的工作。
年初,马卷村通过“一事一议”的形式,确定了新的水费标准,并明确了“奖优罚劣”的鲜明导向。同时,村委会将马卷村水费标准及奖惩措施写入村规民约,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,提升了村民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,促进村民养成了节水、护水的良好习惯。
在镇、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,共计投资120余万元实施了水表智能化升级项目。今年6月,随着市政供水的重启使用,马卷村实现了从“喝上水”向“喝好水”的转变。
志愿服务“点亮”文明之光
走进石家营村,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,独门独户的小院子被鲜花环绕,宛如一个宁静舒适的度假村。
石家营村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村内的精神文明引领作用,组建由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“四服务队”。“四服务队”名字的内涵是服务社会、服务村庄、服务他人、服务自己。他们参与村内矛盾纠纷化解、治安巡逻、文明巡查、教育劝导等工作,并积极参与治安宣传,向身边的老年朋友等普及防盗小常识,在村内营造良好风气。
9时许,78岁的王永珍刚刚结束了上午的巡逻任务。作为石家营村“四服务队”的“元老”,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3年。每天两次的巡逻任务,对于她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。谈及这十几年来村里的变化,王永珍感慨万千:“刚开始的时候,村里还有一些不按规定遛狗、乱倒垃圾的行为,但是现在几乎见不到了。”
在“四服务队”的带动影响下,石家营村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。年轻人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,共同为村里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。许多村民将“尊老爱幼,亲仁善邻”“团结互助,家道振兴”的家训木牌挂在门口,以此提醒自己和家人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。石家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地,先后组建了文化惠民、邻里互助等10支志愿服务队。这些志愿服务队在村里发挥着重要作用,带领全村志愿者共同践行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理念。
在中晟馨苑北区,记者看到有很多身穿红马甲、戴小红帽、红袖标的居民。他们是由28名志愿者组成的中晟馨苑北区文明劝导队,平均年龄65岁,队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,为传递文明新风贡献力量。文明劝导队每两名队员分为一小组,分工合作,在志愿服务时间内劝导各类不文明行为。
“不管是什么时候,只要看到路上有垃圾,我们就会随手捡起来。作为社区的一员,我有责任尽微薄之力。”劝导队队员李月明表示。在文明劝导队的共同努力下,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不断提升。
马坡镇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83支,有志愿者3888人,今年以来围绕文明养犬、交通引导、垃圾分类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8场,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。
村规民约“约”出新成效
村规民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。马坡镇充分结合实际情况,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及动态更新,提升内容的可行性与适用性;坚持问题导向,把突出问题、治理难题纳入其中,确保“约准”“约实”,切实强化精神激励、道德约束,提升村规民约执行效果,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。
在向前村,村规民约中的垃圾分类条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公京东作为村“两委”干部,自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实施后,他依据向前村实际,从日常管理、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升垃圾分类成效。面对村民疑惑,他耐心解答,以生动案例让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。向前村于2021年成为“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”。公京东还带动家人践行垃圾分类理念,其孩子深受影响,成为垃圾分类小能手和小讲解员,为建设绿色家园出力。
石家营村以“家文化”为核心,充分挖掘村民的自治力量。村里设立了“婆媳澡堂、老年人精神文明奖”等奖励机制,并与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励和操心费等挂钩,鼓励老年人约束自身行为并教育监督子女,实现了治理工作从“村里事”向“自己事”转变,激发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结合村域治理难点问题,“春节禁放奖励机制”确保连续9年烟花爆竹零燃放;“规范停车奖励机制”实现村庄环境美观、保洁彻底、出行方便、消防畅通、救护及时。
石家营村邀请村民参与村规民约制定,进行动态化管理,不断用新约定替换已形成村民日常行为准则的内容,持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。石家营村先后获评全国及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,村规民约获评北京市优秀村规民约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nyncj.beijing.gov.cn/nyj/snxx/gqxx/543473135/index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下一篇:蟠桃林下种蘑菇喜获丰收
最新加入
2020-07-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...
2020-05-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...
2020-05-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...
2024-01-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、...
2020-05-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...
2020-04-28土地性质:一定要辨别...
2020-04-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...
2020-04-24农村土地新政策,抛荒...
2020-04-28黑土地“金豆子”鼓了...
热门资讯
2020-07-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...
2020-05-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...
2020-05-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...
2024-01-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、...
2020-05-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...
2020-04-28土地性质:一定要辨别...
2020-04-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...
2020-04-24农村土地新政策,抛荒...
2020-04-28黑土地“金豆子”鼓了...
2021-06-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...